第四百九十六章 因为我们来过-《我对大清忠不可言》


    第(2/3)页

    海陵先锋报海外版在拉斯维加斯发行了最后一期,然后马克吐温在芬尼社的保护下,跑古巴去了。继续在那里奋笔疾书,往联邦投放宣传资料。

    但社团有了准备,派人不断截流,流入联邦的马克.吐温文章就少多了。同时,适当提高了国民收入比例,秩序得到稳定。

    两个月来习惯了看免费报纸的联邦人,读到了最后一期马克.吐温的告别语。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

    成都,双流。

    一架单发螺旋桨飞机从天而降,发出刺耳的尖啸,随即高爆TNT炸弹投到了地面上的假目标“敌护卫舰”上,发出巨大的爆炸,飞机在很大的俯冲角度拉起,飞走了。

    过了会,亲自驾驶世界上第一架俯冲轰炸机的试飞员,南通州航空学校总教官李林塔尔兴致勃勃跑了过来。

    “大帅,这架新飞机真棒,从天空俯冲向大地的感觉帅极了,尤其是它尖锐的啸声,真是个天才的设计,敌人会吓得瑟瑟发抖的。”

    “对了大帅,这种飞机能卖到我的祖国去么?德国被人欺负,我们所有在海陵的德裔,心里都憋着一股火。”

    邵全忠满意大笑,“当然没问题,参与这个机型设计的,可大部分都是德国专家。这个斯图卡的名字,不就来源于德语‘俯冲轰炸’?这个尖啸发声器也是德国专家建议加上的。”

    “中德友谊地久天长,德国当年全力援助过大清,现在是我们回报德国的时候了。”

    时间已经是1880年10月25号。邵全忠在四个月前,送走了马克.吐温,自己就进行了一次环绕整个大夏本土的旅行视察。

    大夏要保卫自己的交流电专利,邵全忠下令加强军备,给海军、空军的军费大增。

    海军一下子阔了,造船厂立刻四处开花。原来只有湛江、镇江两处大型造船厂,加上我大清时期洋务先锋们建的黄埔和马尾造船厂两个小型舰艇基地而已。

    有了钱后,造船厂扩大到了十个,而且,进行了分工。

    湛江造船厂实力最强,依旧负责万吨级战列舰的制造。

    旅顺建了新的船厂,负责生产新设计出来的凤翔号、竞技神号航母。

    镇江造船厂升级为三千吨到六千吨的巡洋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制造,一千吨级的护卫舰交给了马尾造船厂。
    第(2/3)页